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部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主办: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主办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8536
国内统一刊号:CN11-5936/F
邮发代号:82-510

    期刊目录查询



    当前位置: 首页>期刊目录>

    地产研究

      浅析城市抗震防灾建设

      发布时间:2016-01-06 17:21:01 浏览次数: 573次

        浅析城市抗震防灾建设

        肖景方 田瑶2 

        1,吉林建筑大学 吉林长春 130118; 2,吉林建筑大学 吉林长春 130118      

        摘要:中国近七年经历了一些令全中国人民为之悲痛的地震灾害,在这些地震灾难中人民不仅仅是经济上损失了一些钱财,更为重要的是很多人承受了丧失亲人的痛苦。全世界在这些灾难发生之后看到了中国人们的团结和中国政府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我们不希望这些灾难再次发生,但是也要总结此类灾害发生时的常见问题和应急措施,从而建立起一个安全的地震灾害城市应急体系。

        关键词:地震灾害;城市应急措施  

        0 引言

            如果一个城市在经历了地震灾害之后的灾后重建工作就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如果受灾地区的面积大的话那么灾后的建设量也大,这就对城市防震规划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规划城市使之能够快速的恢复到灾前的水平,甚至要比之前的基础上建设的更好,这才是我们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1 地震灾害对城市安全体系建构的启示

            城市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具有很多影响因素:建筑密集、人口密集、设施密集、活动密集、资源密集,任何一个环节能否正常的运转都会与城市整体效率的发挥有直接关系。因此,每一个城市在快速运转的同时也面临着同样等级的风险,任何一个因素的失效都有可能导致城市整体运行瘫痪的危机。地震灾害是城市公共危机中的一种,它的发生将会对城市生命财产和社会物质财富造成巨大损失,影响城市的整体运作。从国内外发生地震的城市统计规律看,灾后城市都会经历一个从无意事件到有意破坏、从单灾种发生到多灾齐至、从单个系统失效到综合系统崩溃的演变过程。地震灾害的发生城市系统外部的灾害和事故不断发生使得城市内部的危机接连不断、损失逐级放大,所以应该建立起一套安全体系包括交通、电力、后勤补给、灾后避难、指挥于一体的独立的系统,能在任何情况下对城市进行救急。

        2 地震灾害对城市空间安全性和应急措施建设的启示

            城市空间安全隐患是指在高层建筑中幕墙玻璃、空调的外机、高空的广告、外置热水器、防盗窗等设施在施工时尽管按照相关安全技术标准实施。但是经多年的台风、酸雨等自然风化和侵蚀作用,就会逐渐失去安全防护失效发生高空坠落现象。应急措施就是指在出现灾难的时候为人们提供生活必须条件的措施,主要内容包括避难所、救援、生活必需品等等。地震灾害的发生会导致许多的房屋倒塌,但是由于城市空间安全存在着一些隐患同样会使很多人的受伤,受伤的人们会因为被高空坠物增加伤害的话就不好了。

            我们需要制订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城市空间的安全。在地震灾害之后我们不能把责任都推脱为“天灾”和“意外伤害”,国家出台一些城市空间安全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政府规章以及与之配套的技术规范等,从源头上为加强城市空间安全监管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和制度的保证,使城市空间安全逐步走上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安全轨道。建立健全的城市空间安全机制应明确有关城市空间的安全责任主体,并落实具体责任到相关的监管部门。

        3 城市规划中地震与地质防治之间的关系

            一般地震受灾范围大,损失惨重,如果事发地处在高山峻岭之中,余震频发的话,重建规划的难度和复杂程度都是不可预想的。一般观点认为,大部分的地区是适宜生存和发展的,没有必要异地重建。那么什么条件下地区必须选择异地重建呢?总体原则就是根据现有技术进行充分实施以后也不能够避免灾害的地区必须选择异地重建,具体讲这类地区有两类:一类是大规模滑坡地区,第二类是地震断裂带地区。而目前人类很难利用现有技术防止滑坡,和防止地震断裂带地区再次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所以这些地方绝对不能再重建。

        4 结束语

            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地震灾害发生后应急措施的实施经验的总结,我们应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对城市的安全体系和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提高重视,并在今后城市的发展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完善。更要加强从地震灾害重建工作中综合合理的科学知识和城市规划知识,保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童林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安全保障问题[J],城市发展研究,1999,(6):1-6.
        [2]王绍玉,郝春新.关于推进防灾减灾与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思考[J],国际地震动态,2000,(3):4-7.
        [3]黄助海.建立城市灾害预警系统和治救体系的一些看法[J],中国减灾,2000,10(3):12-13.
        [4]刘波等.灾害管理学[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5]魏一鸣等.洪水灾害风险管理论[M],科学出版社,2002.

        [6]王菁丽.试论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措施.中国房地产业,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