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供热采暖节能技术的应用
韩占冬
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建设管理委员会 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随着国家对建筑节能的日益重视、供热技术的推广,供暖系统在居住建筑中逐步得到广泛的应用。文章对供暖系统的技术特点展开了论述,以期通过对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来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更希望能缓解我国能源供应与社会发展产生的问题。
关键词:供暖系统;建筑节能;能源供应;建筑采暖
引言:在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不断发展的同时,采暖供热的范围更加广泛,并成为和水电一样的需要花钱购买的生活必需品。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通过建筑节能等方式来保障环境与资源的协调。而当前我国建筑能耗所占的比例得到了不断增加,而现有的建筑供热计量与节能还存在较多问题,这就需要大家共同关注既有建筑的节能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来提升建筑供热节能效果。
在寒冷的北方地区集中供暖作为城市建筑采暖的基本建设原则,到目前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水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的舒适度也有了新要求,冬季采暖与夏季空调供电两种能耗的高峰值必会增加,两套系统的利用率下降进一步产生了较低的行业综合效益。与此同时,传统的集中供暖方式也暴露出了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必须要改进供热采暖的节能技术。
一、建筑供热采暖节能与供热计量方法之间的关系
在对部分区域进行集中供热的条件下,对住户采用合适的供热计量方法了解他们的供热需求,可以提高每一个住户的建筑节能意识,在保障用户舒适度的同时达成供热与用热方的利益平衡。采用合适的供热计量方法并制定合理的收费政策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建筑供热计量具备计量以及可控等特性,其与建筑供热节能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供热计量方法的应用能够节约供热资源
在对既有建筑设置相应的供热计量装置后,可以对这些装置进行温控调节,每一位住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主调节供热情况, 进而减少供热能源的浪费, 并合理控制供热支出。
2、供热计量方法的应用可促进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
我国目前还存在很多既有建筑虽然设置有节能设备,实际上并不能发挥节能作用的问题。这与供热区域内依据面积收取供热费等政策有一定关系,完全不能体现节能建筑的节能效果。而采用合适的供热计量方法,对建筑采暖供热的计量给予有效支持,能够帮助建筑提高供热能效,并促进建筑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供热采暖以及节能系统改造及应用
我国大部分既有建筑已经有一定的年限,楼层大多为砖混结构, 并没有对外墙设置任何保暖装置, 且多为单玻璃铝合金窗。对这些建筑一般使用集中供暖的方式,而每个住户通过散热器进行采暖,这样的供热方式存在耗热量大、窗户保暖性不佳,以及建筑采暖系统管道锈蚀等问题,需要根据需要对既有建筑的供热计量与供热采暖节能进行适当改进。
1、建筑供热节能方法的改进措施
(1)建筑外墙保暖系统的改进。采用现场粘贴 EPS 板来构建建筑外墙保暖系统,设置板之间的缝隙为 10 毫米,改进原有使用挤塑板的方法。通过这种改进方法能够提高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若墙面存在脱落情况,应该在设置外墙保温系统时铲除墙面脱落物,以保障外墙传热系数满足要求。(2)对于使用铝合金的单窗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推拉窗,使用经过硅化处理的平板固定,并设置合适的距离,保持推拉窗的传热系数在 4.5 瓦以上。若建筑外窗已经无法维修,可以统一进行更换,保障这些窗户符合热工学指标要求。如建筑外窗的气密性等级应该为四级,传热导数应该为 2.5。并将墙体与窗框之间使用保温材料进行填充,并密封处理。(3)对于既有建筑的楼梯间,可以设置相应的单元门,以起到防火、隔热以及保温的效果。并使用中空玻璃安装楼梯间的窗户, 保障传热系数在2.8瓦以下。(4)对于使用多年已经出现屋面漏水的住户,首先铲去屋面直到找坡层,然后设置保护、隔离以及防水层。并使用厚度为 50厘米的挤塑板来铺设屋面,保障传热系数在 0.5 左右。
2、既有建筑供热计量方法的改进措施
(1)改进供热计量方式。由于很多既有建筑存在供热管道锈蚀等问题,或者管道完全老化,这样可以改变原有供热系统管道的连接方式,使用水平单管并设置计量装置来对每一户进行分别供热。同时对每一户的供热采用对比民用热量表的方法,对他们的用热情况进行计算 。在每个住户供热干管的入口设置热量计、过滤器等装置,实现对每一户的正确用热计量,以为缴费提供依据。(2)改进温度控制方法。在每一户的供热管入口设置热电阀,以实现对住户的温度调控。在室内设置温度控制器,这样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调节室内温度。而热电阀可以自动对入户的供热量进行调控,进而保障室内温度与用户设定温度相符。而室内散热器上也可以设置恒温阀,并根据每一个房间的需要关闭或打开,进而很好地调控每一房间的温度。(3)将供热计量装置设置于换热站总回水管上,这样可以有效计量整个区域的用热量。 (4) 根据供暖区域住户采暖负荷的变化,对水泵电机转速进行自动调整,进而实现控制变频流量的目的。这样不仅可以对二次循环水量进行控制,并根据需要分配供暖量,也可以减少资源浪费,最大限度节约能源。(5)改变原有对管道进行地沟敷设的方式,采用直埋的方式来设置保温管,降低管道热能损耗,并提升管道的安全性。若供热管道回路中的压力差值不足,可以在建筑物供热管入口设置水力平衡阀,让供热区域的水力处于平衡状态。
三、结语
供热系统节能技术考虑到节能材料的需求,原材料的质量,需要对室内环境的面积的适当规划。室内采暖系统改造也需要有健全的管理实施办法,不断完善节能技术,节能报纸技术研究材料,并加大力度开发新能源,同时使对传统能源和新替代工作能源,建筑节能以保障长期有效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若要达到好的供暖效果,必须在设计、施工等诸多细节上考虑周全,因此,就要求设计人员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学习创新,用先进的理论、技术、材料来更好地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以实现我国绿色低能耗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赵俊刚. 住宅供热采暖节能有关问题的探讨[J]. 城市建筑,2013,24:174.
[2]肖毓森. 浅谈供热采暖节能技术的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5:256.
[3]赵玉瑢. 浅谈供热采暖节能技术的应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5:224.
[4]刁琳琳. 供热采暖节能技术的应用及技术要点分析[J]. 民营科技,2014,08:4.